这两年国内房价的持续下降,让囤房者感到胆战心惊,很多房东担心房价一降再降,于是加速降价抛货,但也引发了市场挂牌量激增。
那另一边,虽然鼓励政策不断加码,但购房者们的观望情绪却依旧浓厚,唯恐买入就会面临资产贬值,但也担心错过抄底机会。
而最近一段时间,不少房地产领域的专家们频频发声,深圳房价在未来一两年将迎来暴涨,鉴于刚需群体们应该尽快出手购房,以免错失良机。
但是专家们可能忽略了几个较为重要的天花板效应,在这些效应的合力作用下,也预示着房价上涨的空间极其有限。
人口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基石。然而最近几年,我国的人口结构变化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基础。
比如2021年,我国人口总量已达到了14.1亿的历史峰值,在紧随其后的两年里,持续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趋势。
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,意味着未来的购房需求将逐渐减弱,尤其是在年轻人口数量减少的背景下,刚需购房群体将不断缩小。
此外,人口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老龄化加剧的问题上,这些年,老年人口数量慢慢的变多,他们在购房需求方面,不如年轻人旺盛,而且可能也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养老或者医疗等方面,并没有太大的投资房产需求。
除了人口结构的失衡以外,人均住房面积已经处于天花板状态,也是制约房价上涨的主要的因素之一。
比如当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了41.76平方米,这个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,就没有上升空间了。
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,从人均住房面积的角度来看,我国的住房需求未来逐步提升的空间有限。
然而,经历了多年的快速进程,如今我国接近65%的城镇化率水平,已经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,意味着城市迁徙的这种动力慢慢的开始减弱了。
全国目前总共有六亿栋楼,即便每栋楼只住五人,也足够容纳30亿人解决居住问题。
另外,随着上述几个天花板状态的出现,很多炒房者们都开始纷纷抛售手中多余的房子,这也加剧了二手房市场的挂牌量激增。
尤其是三四线城市,空置率超高,很多小区每到深夜,整小区黑压压的一片,感觉跟鬼城一样,挂牌出去也无人问津。
而且,随着房地产开发商的不断涌入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,市场上的住房供应量正在不断增加。
但是需求方面呢?人口增速的放缓以及年轻人购房思维的转变,大家购房的需求已经在开始减弱,市场观望情绪浓厚,买房的人也慢慢变得少了。
几个天花板状态已经很好的说明了当前的供需失衡,但这也并不代表房地产市场从此进入低迷彻底无望。
相反的,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调节下,未来,我国房地产有望实现更稳定且健康的发展。
接下来,政府还将通过多个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,但是基于多个因素的合力作用下,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也将明显分化。
一方面,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,对那些具备较强经济支撑人口流入较持续的城市,其房价还将具备一定的支撑力,甚至迎来稳中有涨机会。
比如未来那些地理位置比较好、配套设施更完善的住宅,其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但是那些缺乏有效管理配套设施老化,破败不堪的落后小区,未来的价格下滑压力也会很大。
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复杂形势和多重天花板效应的限制,刚需买房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态度。
建议优选周边配套比较完善、物业服务比较好的多层电梯洋房,长期趋势来看,这种住宅的保值增值潜力更大。
另外,尽力将每月月供控制在收入占比的30%以内,这样的财务规划就有充足的资金,让自己和家人可以更从容的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。
此外,还需要重视市场政策动态,不要道听途说,更莫轻信所谓的“内幕”,在买房子上,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、理性,才能在复杂的房地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