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式启动。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;区县、银行成立工作专班;产业政策、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……这一系列安排,凸显当前推动小微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,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高效结合,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
当前,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但仍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,需要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,稳经济、促就业。遍布城乡、涵盖千行百业的小微企业,正是经济运行的“毛细血管”、社会就业的“蓄水池”。
数据显示,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30万亿元,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超6200万户,覆盖超过三分之一的经营主体。
在不少专家看来,目前小微企业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仍然不高,融资可得性、便利度等还有逐步提升空间,需要金融支持精准发力、更加给力。
针对小微企业“喊渴”、银行“喊难”的矛盾局面,这项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,核心是在最贴近基层、最了解小微企业的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,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,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信息不对称、中间环节多,是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的一大症结。记者从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,工作专班将开展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活动,深入园区、社区、乡村,全面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,把合乎条件的企业推荐给银行,让银行及时、精准对接,实现银企“无缝衔接”。
通过工作机制搭建的平台,省掉中间环节,一方面能够节省小微企业贷款时的中介费、担保费等各项费用,另一方面,可以大幅度节约银行的信息收集成本,银行放贷成本降低了,才能更大空间为企业减负。
今年8月份,我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4.48%,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。有了这项新工作机制的助力,小微企业的利息负担有望逐步降低,更能轻装上阵谋发展。
1个月内决定是不是授信!这是机制对银行提出的明确要求。根据安排,对于工作机制推送的合乎条件的企业,银行要开辟绿色通道,优化流程,加快办理速度。
帮银行把好了第一道关!这是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的关键,也是提升基层信贷人员放贷积极性的重要一环。一方面区县工作专班会摸排需求、推荐企业,另一方面银行层面也将设立工作专班,调动资源,主动对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。
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,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多方合力。从工作机制的组成来看,在国家层面,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,有关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参与;在地方层面,省、市、区县也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,因地制宜细化方案。这样的设置安排,有利于加强产业政策、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对接协同,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。
哪些企业有望通过新机制拿到贷款?按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日前所言,小微企业只要合规持续经营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、经营状况良好、有真实的融资需求、贷款用途合规,都能够最终靠该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。
关键时刻,一笔贷款就可能决定一家公司的发展命运。推进新机制加速落地见效,时不我待。
据了解,当前一些地方政府、银行机构已经在积极行动,抓紧建立完整工作机制,落实责任、明确任务。只有把好事办好、实事办实,才能逐步提升企业获得感。
可以期待,多方合力之下,打通堵点卡点,将有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小微企业,助力每一笔“小生意”,成就经济发展“大未来”。